導讀: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認定自己患了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對於癌症簡直到了談癌色變的地步,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抗癌健康網指出,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認定自己患了癌症,甚至進行抗腫瘤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而應該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
腫瘤標誌物存在特異性
抗癌健康網提醒,大多數腫瘤標誌物不僅存在於惡性腫瘤中,也存在於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因此,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比較差,也就是說假陽性和假陰性率也不少。某些良性疾病如炎症發生時,一些腫瘤標誌物也可能增加: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時,AFP、CA19-9、CEA等腫瘤標誌物都有可能升高。同樣,如果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範圍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腫瘤的發生,腫瘤標誌物只能“定量”而非“定性”檢查,一般要10倍於正常值以上,才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據了解,目前特異性比較高、有診斷價值的兩個指標,第一個是甲胎蛋白(AFP)和肝癌的關係;第二個是醣類抗原(CA199)和胰腺癌的關係,如果這兩項指標高,再結合影像學檢查就有診斷意義。小編表示,如果體檢中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誌物持續升高,那麼應該提高警惕,但也不必過分擔憂,需要進一步通過CT、B超等檢查手段,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腫瘤標誌物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關鍵字:#腫瘤標誌物升高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