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患者的社區康復措施
上海市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近4萬人,死亡2.7萬人,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後的一大死亡原因,是30~60歲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開展疾病三級預防的最前沿,在社區內開展癌症的康復治療對於延長患者的壽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預措施包括:
綜合治療和疼痛控制
建立工作質量管理體系,掌握社區癌症病例衛生服務需求信息;設立癌症康復門診,對病例實施專科醫師所製定的綜合治療方案並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強化合理膳食,增加適宜的營養素,改善病例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況;加強癌症病例緩和醫療技術內涵與應用,包括止痛及各種臨床症狀改善;對於晚期癌症病例實施疼痛控制管理,減輕患者痛苦。
心理諮詢與心理護理
設立專家門診免費為患者提供心理諮詢,在社區開展健康講座,對病例提供健康諮詢和心理諮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對部分護士進行培訓,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家庭干預與社會回歸
創造有利於開展癌症康復及臨終關懷的教育和社會環境;通過對病例家屬的教育,加強家屬與患者間的相互理解,幫助患者建立新的生活規律,樹立生活的信心,並且通過在社區建立“癌症康復小組”等活動,協助患者重新回歸社會。
臨終關懷
針對晚期癌症病例,醫院開展了臨終關懷服務,同時把疼痛控製作為重點,努力減輕患者的痛苦。
癌症病例在確診以後,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對生活喪失信心,脫離社會,加劇疾病的發展。本次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案是多種干預措施的綜合,涉及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通過心理諮詢和心理護理、家庭干預和社會回歸,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干預措施對延長癌症病例的生存時間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一致的。
影響癌症病例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確診年齡和臨床分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確診年齡越大,生存時間越短;確診時的臨床分期越早,生存時間越長。早期病例的平均生存時間為37個月,比Ⅳ期癌症病例的平均生存時間長10個月;0期和Ⅰ期癌症病例的1年生存率為81.25%,Ⅳ期癌症病例的1年生存率僅有61.90%,兩者相差19.35%。
研究結果表明以社區為基礎的綜合干預能夠為癌症病例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服務,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是腫瘤防治的保護性因素。 >gtgt;推薦閱讀:
(編輯:劉輝)
收 藏 到 網 摘 :
關鍵字:#癌症患者的社區康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