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胃癌病人的標準康復護理計劃-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胃癌早期類似潰瘍病,伴有消化系統症狀,隨著癌的進展或轉移可出現吞嚥困難、幽門梗阻、嘔血或黑便等症狀;晚期發生營養障礙、惡病質,預後不良。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並輔以化療,高能量靜脈營養療法,免疫增強劑,如卡介苗、左旋咪唑等。常見的護理問題有:①疼痛;②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③活動無耐力;④預感性悲哀;⑤潛在並發症–出血。
疼痛
【相關因素】
腫瘤浸潤性生長或膨脹性生長。
【主要表現】
開始僅有上腹部飽脹不適,進食後加重,繼之有隱痛不適,偶呈節律性潰瘍樣胃痛,最後疼痛持續而不能緩解。
腫瘤穿透人胰腺可出現劇烈而持續性上腹痛并放射痛。
體徵:上腹部偏右有壓痛。
【護理目標】
病人疼痛降至在最低限度。
主訴疼痛減輕。
【護理措施】
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給予舒適的體位,保證病人得到足夠的休息。
觀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質及持續時間。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聽音樂、看書報等。
晚期病人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如度冷丁等。
劇烈疼痛時及時報告醫生。
【重點評價】
疼痛減輕的程度。
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相關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
納差、食慾下降。
化療所致噁心、嘔吐。
【主要表現】
消瘦,體重進行性下降。
皮膚彈性差,粘膜乾燥。
【護理目標】
病人體重維持在基礎水平。
【護理措施】
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飲食。
提供清潔、乾淨的環境,並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增進食慾。
讓病人了解充足的營養對疾病的支持和恢復有重要作用,並鼓勵病人進食。
對進食困難者,多采取靜脈高熱量來補充營養,如白蛋白、脂肪乳劑等。
監測體重、尿量、白蛋白及血紅蛋白等值。
【重點評價】
病人體重是否增加。
皮膚、粘膜的溫度、濕度及彈性。
活動無耐力
【相關因素】
疼痛。
虛弱/疲乏。
【主要表現】
主訴眩暈、眼花、四肢無力。
活動後感氣促、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出汗多等。
活動量減少,活動持續時間縮短。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表現為下床活動、入廁、個人衛生等行動困難。
【護理目標】
病人在幫助下可下床活動。
在交替進行活動和休息時不感到疲倦。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正常,如入廁、個人衛生等。
【護理措施】
囑病人減少活動,並充分臥床休息,尤其是在下床活動前或吃飯前,以保存體力。
根據病人的需要,把常用的日常用品置於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
根據病人入廁或外出檢查時有人陪同,並協助其生活護理。
根據病情與病人共同製定適宜的活動計劃,以病人的耐受性為標準,逐漸增加活動量。
教會病人對活動反應的自我監測:
生命體徵的變化。
有無頭暈、眼花、疲乏、暈厥等。
有無氣促、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出汗等。
【重點評價】
病人的自理能力是逐漸增加。
對活動後的反應。
預感性悲哀
【相關因素】
疾病晚期。
預感絕望。
【主要表現】
沉默寡言,不吃不喝,傷心哭泣。
有自殺念頭,拒絕與人交談和交往。
不能配合治療和護理計劃。
【護理目標】
病人表達其悲哀情緒。
能參與社交活動。
能配合治療和護理計劃。
【護理措施】
給予耐心、細緻的護理,關心體貼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賴。
經常與病人交談,並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單獨的環境,讓病人表達悲哀情緒。
在病人悲哀時,應表示理解,並維護病人的自尊。
以臨床上一些成功的病例,鼓勵病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鼓勵病人或家屬參與治療和護理計劃的決策制定過程。
尋求合適的支持系統。
建議單位領導或同事給予關心。
鼓勵家屬成員進行安慰,必要時陪伴病人。
【重點評價】
病人能否表達自己的悲哀。
能否參與社交活動。
能否配合各種治療和護理。
潛在並發症–出血
【相關因素】
潰瘍型胃癌。
化療後骨髓抑制。
【主要表現】
易發出血現象,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護理目標】
無出血現象發生。
及時發現出血的徵象。
有效循環血量充足,心輸出量正常,病人表現為生命體徵平穩。
【護理措施】
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飲食,避免過冷、過熱、粗糙、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等。
監測有無出血症狀,如黑便、嘔血等。
若病人出現出血症狀:
安慰病人保持鎮靜,並及時清理床旁血跡,傾倒嘔吐物或排泄物,避免不良刺激,消除緊張情緒。
出血量大時,暫予禁食。
觀察嘔血、黑便的性質、顏色、量、次數及出血時間。
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尿量、血紅蛋白值等指標。
遵醫囑測定血型、交叉配血,並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液、輸血,以補充血容量。
遵醫囑給予制酸劑和止血劑,如洛賽克、立止血等。
【重點評價】
病人有無出血現象。
血壓、脈搏、尿量、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等指標。
關鍵字:#胃癌病人的標準康復護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