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她在拿到正常報告的當天就開始不高興。而她的人生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就算項目被領導首肯,她馬上想到接下來呢?該做什麼了?能不能再被首肯?
一個朋友患了卵巢癌,她此前一向身體很好,家族中也沒有癌症史。醫生讓她回憶有什麼心理打擊、情感挫傷,也確實沒有。不過,這個人追求完美。
她追求完美的表現在於總不知足,包括生病後,即便是這次化驗指標都正常了,她馬上就想,現在正常了,一個月之後呢?如果不正常怎麼辦?於是她在拿到正常報告的當天就開始不高興。而她的人生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就算項目被領導首肯,她馬上想到接下來呢?該做什麼了?能不能再被首肯?
還有一個患乳腺癌的病人,是個非常要強的人。一定要培養兒子上大學,兒子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但她不滿意,愣是讓兒子放棄重考,結果第二年考上了清華。兒子畢業後進了很好的公司,結果她還是不滿意,覺得兒子當時要是在國外讀研,應該比現在還好……
這兩個人在患病之後都找了心理醫生,被歸結為:不會活在當下。我則總結她們是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預支痛苦”。讓她們活在當下,就是盡量感受現在的狀態,吃飯的時候品嚐飯的味道,喝茶的時候體會茶香,而不是吃飯的時候想著碗是不是特別難刷,喝茶的時候想著之後還有哪些事得趕緊做。後者會被自己對未來的展望攪和得心神不寧,這不僅是對心情的描述,其中暗含著病理:心神不寧最直接的就是傷陰,這種傷陰絕對不能小看,用西醫的概念說,就是對細胞組織等身體“固定資產”的惡性消耗,罹患癌症本身,就是這種消耗的結果。
關鍵字:#心理防癌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