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注意癌症的發生與個性的關係,早在公元二世紀Galen就觀察到抑鬱的婦女較性格開朗者易得乳癌。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常見。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注意癌症的發生與個性的關係,早在公元二世紀Galen就觀察到抑鬱的婦女較性格開朗者易得乳癌。以後的許多研究中提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徵有“反應遲緩、不大表露感情、與父母感情較冷淡”;“抑鬱加抽煙易得肺癌”;“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氣難以自製而又被壓抑著”;“孤獨、無助並處於絕望等情緒憂傷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發展”。
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常見。據1980年的資料,胃癌死亡率佔癌症總死亡率的23.03%,近年的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及精神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據全國胃癌綜合考察流行病學組(1981)指出,與胃癌相關密切的社會心理因素有:
①性格特點:社會內向、抑鬱、不靈活性;
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時期或早期的精神創傷。
一項大型綜述報導的結果表明,在接近一半的直腸癌腫瘤患者中,疼痛治療不夠。這項研究發現,疼痛治療的重要決定因素包括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沒有設置專門的癌症護理和管理機構。
意大利米蘭Mario Negri藥物研究院的S. Deandrea博士在文章中寫道:“疼痛是腫瘤患者的主要膽囊癌健康問題,儘管已經制定了癌症疼痛治療指南,但是治療不夠仍舊是廣泛存在的問題。疼痛管理指數(PMIs)評價了患者報告的疼痛程度和鎮痛治療的強度之間的腫瘤醫院一致性。負分錶明用藥不足。”
親人被診斷出癌症,是告訴他真相,還是用善意的謊言對他隱瞞?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屬常常為此兩難。醫生指出,如實告知和隱瞞病情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殘酷的真相面前,有人的鬥志反而會被激起,頑強地與癌症鬥爭,甚至創造出抗癌的’奇蹟’。這樣的案例,臨床中並不鮮見。
有些家屬刻意對患者隱瞞病情,出於一種“過度保護”的心態。長期以來,對是否如實地告訴病人癌的診斷,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80%以上的病人願意知道自己的診斷。
因此,癌症一經確診,應由醫生連同病情和治療方案一併告訴病人。在討論病情時,患者、配偶和有關家屬都應到場。關於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告訴患者是一種診斷結果,而告訴其親屬又是另外一種診斷結果,這樣遲早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方法、用藥以及家屬的言行產生極度的不信任感,焦慮和誤解就會發生,必然會影響治療效果。
那麼,腫瘤患者需要的到底是怎樣的心理支持呢?
一、糾正癌症=死亡的錯誤觀念:正是這種觀念造成了病人的情緒反應。
在醫學發展的今天,不少腫瘤都是可以治癒的,還有更多的可以帶病生存,從內心接受這樣的一個看法可以減輕腫瘤帶給病人的嚴重的消極的情緒反應。
二、直接面對癌症:承認癌症,接受醫生的建議去專科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不要錯過治療時間,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三、做好長期和腫瘤作鬥爭的準備:腫瘤的治療不是切除了就沒有了,它的病程是緩慢的,所以要做好長期與腫瘤共同生存的準備。
四、注意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脫髮等,這常常造成病人的痛苦體驗,而顏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腫瘤由於影響外貌、性特徵等,可引發特別的心理問題。
五、參加抗癌俱樂部:會員互相給予情緒和心理支持。在抗癌俱樂部與患者進行“話療”,現身說法地告訴其他患者,即使得了腫瘤,一樣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研究顯示,有以下一些心理行為的癌症病人,平均生存期明顯延長:
1.能始終抱有希望和信心;
2.能及時表達或發洩自己的負性情感;
3.能積極開展有意義的和有快樂感的活動;
4.能與周圍人保持密切聯繫。相反,消極的心理行為反應則加速癌症的惡化過程。
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常見。據1980年的資料,胃癌死亡率佔癌症總死亡率的23.03%,近年的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及精神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據全國胃癌綜合考察流行病學組(1981)指出,與胃癌相關密切的社會心理因素有:
①性格特點:社會內向、抑鬱、不靈活性;
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時期或早期的精神創傷。
一項大型綜述報導的結果表明,在接近一半的直腸癌腫瘤患者中,疼痛治療不夠。這項研究發現,疼痛治療的重要決定因素包括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沒有設置專門的癌症護理和管理機構。
意大利米蘭Mario Negri藥物研究院的S. Deandrea博士在文章中寫道:“疼痛是腫瘤患者的主要膽囊癌健康問題,儘管已經制定了癌症疼痛治療指南,但是治療不夠仍舊是廣泛存在的問題。疼痛管理指數(PMIs)評價了患者報告的疼痛程度和鎮痛治療的強度之間的腫瘤醫院一致性。負分錶明用藥不足。”
親人被診斷出癌症,是告訴他真相,還是用善意的謊言對他隱瞞?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屬常常為此兩難。醫生指出,如實告知和隱瞞病情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殘酷的真相面前,有人的鬥志反而會被激起,頑強地與癌症鬥爭,甚至創造出抗癌的’奇蹟’。這樣的案例,臨床中並不鮮見。
有些家屬刻意對患者隱瞞病情,出於一種“過度保護”的心態。長期以來,對是否如實地告訴病人癌的診斷,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80%以上的病人願意知道自己的診斷。
因此,癌症一經確診,應由醫生連同病情和治療方案一併告訴病人。在討論病情時,患者、配偶和有關家屬都應到場。關於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告訴患者是一種診斷結果,而告訴其親屬又是另外一種診斷結果,這樣遲早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方法、用藥以及家屬的言行產生極度的不信任感,焦慮和誤解就會發生,必然會影響治療效果。
那麼,腫瘤患者需要的到底是怎樣的心理支持呢?
一、糾正癌症=死亡的錯誤觀念:正是這種觀念造成了病人的情緒反應。
在醫學發展的今天,不少腫瘤都是可以治癒的,還有更多的可以帶病生存,從內心接受這樣的一個看法可以減輕腫瘤帶給病人的嚴重的消極的情緒反應。
二、直接面對癌症:承認癌症,接受醫生的建議去專科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不要錯過治療時間,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三、做好長期和腫瘤作鬥爭的準備:腫瘤的治療不是切除了就沒有了,它的病程是緩慢的,所以要做好長期與腫瘤共同生存的準備。
四、注意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脫髮等,這常常造成病人的痛苦體驗,而顏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腫瘤由於影響外貌、性特徵等,可引發特別的心理問題。
五、參加抗癌俱樂部:會員互相給予情緒和心理支持。在抗癌俱樂部與患者進行“話療”,現身說法地告訴其他患者,即使得了腫瘤,一樣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研究顯示,有以下一些心理行為的癌症病人,平均生存期明顯延長:
1.能始終抱有希望和信心;
2.能及時表達或發洩自己的負性情感;
3.能積極開展有意義的和有快樂感的活動;
4.能與周圍人保持密切聯繫。相反,消極的心理行為反應則加速癌症的惡化過程。
關鍵字:#各癌腫病人的常見心理特徵